机构简介
交通安全教研室简介
交通安全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有1名驻校教官,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2人,硕士4人,获得院级优秀教研室荣誉称号。教研室教师主编、参编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实训教程》,《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实训教程》等多部教材。
交通安全教研室主要承担交通安全法学、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教研室紧密围绕突出公安行业特色、适应公安实战要求为导向,实现了教学、科研、实践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教研室对所承担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完善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交通警察手势训练、交通警察安全防护、交通违法行为查处、行政强制措施实施、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现场图测绘、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分析等实训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业务能力。
交通管理基础理论教研室简介
交通管理基础理论教研室主要负责公安交通管理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教研室共8人(含驻校教官1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2人;博士3人、硕士4人。
教研室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公安交管实战需求,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校局合作、服务一线实战等工作。主要承担《道路交通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总论》《交通工程学》《道路与交通设施》《汽车构造与安全使用》等专业基础类课程。
《道路交通管理》获批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入选教育部首批“拓金计划”示范课程 ;1人获山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团队获山东省第四届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1团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名师1人;2团队分获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1人获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三等奖;1人获学校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优秀奖《道路交通管理》在线慕课上线“智慧树”“学堂在线”“山东课程联盟”平台;《车辆与驾驶人管理》知识图谱课程建设完成,上线智慧树平台。
交通技术教研室简介
交通技术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7人,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1人;博士2人、硕士5人,师资结构合理。
教研室主要负责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以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并承担相关交通管理工程业务培训。教研室承担的课程主要有《道路交通组织》、《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道路交通安全工程》等。
教研室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学院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类奖项。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1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项、横向项目17项。获评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专利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5篇,其中SCI14篇、EI9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7部。
交通技术教研室积极服务公安实践工作,有公安部安全防护专家1人,公安部国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评估工作组特聘高校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首批省政府特贴获得者1人,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专家组专家1人,山东省公安装备建设专家库专家1人,山东省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专家人才库专家5人,山东省工信厅道路危化品运输整治专家1人,齐鲁公安英才拔尖型人才1人,齐鲁公安英才标兵型人才1人。
交通管理工程学院学员支队简介
交通管理工程学院学员支队全面承担本院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学员支队现有学管老师6人,其中专职学管老师4人,兼职学管老师1人,5个大队、16个中队,学生647人。学员支队全面落实公安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规定,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立德树人、严管厚爱”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优秀人民警察,为公安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学员支队党支部2024年8月顺利通过全省高校样板党支部验收。2024年9月党支部换届选举后,学员支队设有两个党支部,分别是学员支队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
学员支队团总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所简介
山东警察学院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6月,由山东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学院主办,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咨询为一体的交通科学与交通管理工程教育研究机构。其理念是“科研服务于社会、交通服务于大众”,致力于为全省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研究所以道路交通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交通事故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以及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交通规划、交通评价、交通隐患排查、智能信号优化、交通组织技术、交通设计以及交通标准化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事故预防、处理方面的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所现有成员18名,教授两名,副教授4名,博士6名。具有深厚的交通科学和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承担基础研究和解决交通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所聘请国内外交通领域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和技术督导,并长期保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实际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
具体业务类型:
(一)促进交通管理工程科学与学科的发展;
(二)申请各类纵向课题和研究项目;
(三)申请各类横向课题与研究项目;
(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学术研究活动;
(五)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六)承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的培训业务;
(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系统研究;
(八)交通组织、交通渠化与交通秩序管理研究;
(九)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方案咨询;
(十)城市智能交通规划、建设、评价相关研究。
研究所具有深厚理论研究基础,同时又具有处理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期望为全省乃至全国道路交通管理贡献力量。
公安交通智能管控与引导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公安交通智能管控与引导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于2024年7月正式获批,旨在响应“交通强国”战略,服务于山东省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特色。中心以公安交通管理需求为导向,聚焦智慧交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前沿理论探索及重要装备研发,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研高地。
研究中心以“科技赋能交通治理现代化”为核心使命,围绕智能交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布局车路协同、交通安全保障、数字孪生仿真、智能监测与优化控制、交通组织与管理等方向。中心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物联网和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突破智慧交通建设的技术瓶颈,打造新一代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的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全面助力交通系统向安全、高效、低碳、智能方向转型,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前瞻性理论支撑与创新性技术方案。
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现有研发人员121人,其中博士43人,涵盖人工智能、交通工程、大数据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团队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泰山学者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等,形成了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方针,汇聚了国内外智慧交通领域的顶尖专家,为智慧交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场地面积达500平方米,拥有包括智慧交通管控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交通控制实验室等在内的多功能实验平台,配备智能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交通流采集系统等逾千台套先进设备。中心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设施,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工程研究中心由山东警察学院、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和山东博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管理小组,三方建立负责人制度。中心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制定研究方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中心在智慧交通、公安交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构建了面向未来的科技协作生态圈。
工程研究中心秉承“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管理理念,为省内外智慧交通、公安交管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实验条件。通过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模式,中心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未来,研究中心将继续引领智慧交通与公安交管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卓越的科技力量。
山东警察学院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研究中心简介
一、基本情况
依托单位:山东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学院;
合作单位: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山东交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二、研究条件
研究中心利用山东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学院现有办公资源、硬件设施和山东交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的仪器设备,结合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数据资源,聚集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理工大学以及济南交警支队、青岛交警支队等交通安全管理人才,进行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相关学术研究和服务实战工作。
目前研究中心有教授/正高级7人,副教授/副高级8人,博士8人。机构负责人党文修被聘为山东省高速公路限速管理专项排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组长;公安部国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评估工作组特聘高校专家;山东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专家组成员;山东省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专家组专家;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咨询指导专家组成员;入选齐鲁公安英才拔尖型人才。
三、研究成果
研究中心成员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规划课题2项、省教改课题1项,山东省公安厅专项研究课题4项;另有论文成果20余项,著作成果5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研究报告10余项;参与的实战工作和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省部领导的批示和高度评价,起草的《山东省道路测速取证工作规范(试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指导手册》、《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普通公路重中型货车靠右行驶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监控设备设置指引(试行)》等技术规范文件由山东省公安厅发文执行。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四、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基层实战单位的需求,研究方向主要为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技术研究、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法律渊源研究、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技术研究,交警非现场执法设备规范化设置研究、路域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等,涉及到交通安全法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道路工程、交通工程、车辆技术、驾驶人行为、交通安全设施、速度管理、司法鉴定、痕迹检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研究内容:深度调查数据采集技术与数据深度分析方法;碰撞理论和事故再现技术;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深度调查相关的行政和刑事责任;交通安全源头管控问题(人、车、路、企);公路交通事故预防技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缓解技术;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技术措施;道路交通设施的标准化及其应用;新技术在事故多发点段和严重隐患路段治理中的应用;速度管控技术与方法;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等,可以为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提供全面专家咨询服务,还可以为我省各地市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限速管理工作、交通组织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综合室简介
交管学院综合室现有教师2人,讲师2人,正科级综合室主任1人。多人次获得年终考核优秀、嘉奖、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承担了教学秘书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的相关工作。教学秘书方面,协助分管领导高质量确保了学院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协助做好课程安排、教材征订及发放等日常工作,积极与教务处沟通,做好上传下达,保障教学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完成全年教学工作量统计,完成学院内教学督导安排、督导总结撰写及督导资料归档等日常工作;协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方案的制定、毕业论文工作总结的撰写,完成维普毕业论文系统维护、资料上传下载和归档及毕业论文选题分组工作;协助完成学业导师考核和学生的学业导师选聘工作;协助完成交管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人才培养状况报告的汇总报送工作。重点完成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类归档及分类报送工作,协助完成二级单位绩效考核支撑材料的整理、汇总、报送工作。
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协助分管领导完成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报送、实验室安全服务平台数据填报工作;协助完成依托交通控制实训室毕业生综合实训及全年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训工作;协助完成智慧交通管控实验室参观接访工作;积极配合实验中心完成每月对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及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安全检查等工作。做到安全使用实验室,使实验室能够真正服务于专业教学。
落实好财务报销、资产管理和日常工作中的上传下达等办公室日常具体工作等。注重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对各类文件进行分类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查阅的便捷性。同时,还负责整理和更新办公室的各项资料,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在沟通协调与对外联系方面,作为综合办公室,沟通协调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积极与校内各部门和师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达信息并处理相关事务。此外,我们还负责与校外机构和单位的联系工作,为系部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外部关系。